今天是:
思瑞策划公司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问题落地的解决方案! 服务热线:0351-3521880 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人民日报经济网丨朱克力:全面小康之后,建设品质中国

作者:zhangxp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1/7/9 10:40:24  热度:1851℃

来源:人民日报经济网

原题:全面小康之后,怎样追求高品质的未来?重塑新经济结构和分配体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构筑高品质社会,建设品质中国

文|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朱克力 博士

今年的“七一讲话”,可视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宣言书。

诚然,如领导人所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业已实现。接下来,正在“意气风发”迈向的,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两个一百年”目标节点的区间,即当前到本世纪中叶,将有30年左右的时间。值得探讨的是:全面小康之后,应当追求怎样的未来?在这一时期,又将直面和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从先富到共富,要解决两大“拦路虎”

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经济社会基础指标与人均指标,收入分配状况也不可不察。

正因如此,消除绝对贫困,对于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才具有了特别的意义。

数据显示,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如今,当一个百年政党庄严宣告,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人们自然会由衷拥抱这个新的社会形态并产生新的憧憬。

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从先富到共富,要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城乡、居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从发展不充分来看,一个发展中的中等收入国家,只有继续保持较高经济增速,才能跻身高收入行列。

当前,我国人均GDP大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90%,排在185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第72位,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较大。

从发展不平衡来看,我国面临的挑战则更为艰巨。

综合相关部门估计和学者测算,代表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在现实中可能超过了0.5(警戒线是 0.4)。

此外,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2018年全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约为30%,总人口约4亿,其分布存在严重的城乡不平衡,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足10%,低收入人群占90%以上。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解决这两大“拦路虎”。

巩固全面小康成果,提升小康水平和质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迈步走向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开启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成现代化强国,其间约有30年间左右。其中,前15年殊为关键。这一阶段,在继续巩固全面小康成果,提高全面小康水平和质量的同时,要加快实现从全面小康转向相对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

而跨越这一阶段后,才有现实基础迈向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

目前,江浙等沿海地区,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拥有较好的均衡化发展基础。

根据《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精简版,黄瑞玲等学者进行测算,2016年江苏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为96.2%,浙江为89.4%,广东为86.0%,而全国平均水平为63.8%,比江苏省低32.4个百分点。

到2019年,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97.6%。

不久前,中央发布《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积极开展共同富裕的区域示范和先行先试。

该《意见》指出,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迈进中,如何破题?浙江的先行先试,无疑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有益探索。

从沿海地区经验出发,今后一段时期,继续巩固全面小康成果,提高全面小康水平和质量,仍有极大的必要。

品质中国:一种更具温度的新经济社会形态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在实现全面小康之后,不仅人均GDP将从1万美元迈向2万美元,也需要更加健全的社会分配体系,以及更为均衡化的发展,这对进一步更具包容性的经济社会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品质社会。推进高质量发展,既要求经济上更为高效率的发展,也需要更平等、更包容、更可持续和更安全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安全发展。

具体而言,更为顺应新阶段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导向,更为体现未来高品质生活的价值引领,从侧重数量的维度转向实现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等多维度全方位的同步提升。

高品质社会重在改善收入分配,缩小不同群体和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同时也离不开高效能治理和全方位创新的支撑,以及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等战略的协同。

迈向高品质社会,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之后的基本诉求。随着我国的社会结构趋向合理化,居民收入结构呈橄榄状,社会人口绝大多数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基尼系数稳定在0.2左右,社会职位公平竞争,消除各种歧视,社会秩序良好。

全面小康之后,也适逢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新阶段,需要面向共同富裕的新愿景,进一步创新经济理论,建构品质经济学,重塑新经济结构和分配体系,从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构筑高品质社会,建设品质中国。

品质中国,无论在设想上,还是在现实中,都会是一种更为可行也更具温度的新经济社会形态。


返回顶部
  • 联系电话:0351-3521880
  • 联系传真:0351-3521880
  • 联系邮箱:sxsrch@163.com
  • 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都司街中奥名邸2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