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策划
在“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做有品质的新闻,既是记者的立身之本,也是媒体的生存之道。新闻策划就是做好品质新闻的前提和基础。好的新闻策划能够提炼出新闻点,由点带面,产生强烈的社会效应,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带给受众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从而提升报纸的竞争力。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编采的各个环节不再是简单的直线流程,而应该是一个多层面、系统性、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线记者不仅要用速度抢到新闻,还要眼脑并用,观察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把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编辑部,在汇集分析各类新闻背景、数据的基础上,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点,策划出行动方案。这样,新闻的策划作用就能很好显现,新闻的传播效果就能得到加强。
新闻策划可以很美,美在真实、美在创新、美在有内涵。为此要做到:善于鉴别各类信息的真伪及其价值,鉴别的能力来自实施者个人经验的积累、坦诚的交流和对名利的平和心态;充分利用各类有效信息为策划服务。总之,新闻策划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认认真真、尽善尽美地完成策划,规避一些误区,才能成就一篇好新闻。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策划就是对某一新闻素材在传播过程中进行的决策和谋划,制定详尽的报道计划,以满足受众知晓的心理需求,从而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整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宣传具有鲜明的舆论导向性。作为党报编辑记者,在选题策划报道时,特别要围绕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新闻敏感性,选取“含金量高”、有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新闻事实,提炼主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报道。
在整个捐助过程中,晚报不惜版面,先后推出3个专版进行跟进报道,让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救助贫困学子的活动中来。
这次成功的新闻策划,不仅使小杜圆了大学梦,也让更多的贫困生增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更可喜的是,通过一系列报道活动,提高了晚报的知名度,吸引了大批读者对报纸的关注。一个有温度的故事改变了特困生小杜的人生,这是新闻的力量,更是新闻策划的力量。
像营销一样策划新闻 新闻必须与大众结合才能产生影响,新闻话题的展开需要追逐社会热点焦点,吸引大众注意力,这是新闻策划的第一步,这一点与营销共通。
营销是关于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而作为传播方式,营销虽与新闻策划的客观、公正不相符,但新闻策划可借助营销的某些方法或要求,更好地实现社会公众效益。首先,营销利用尽可能多的宣传渠道,力求活动立体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就值得新闻策划者借鉴。新闻策划也需要做到立体性和完整性,应对新闻当事人进行立体采访,完整呈现新闻事件,做到整合性策划。因为细致调查、深度挖掘是新闻策划的基础。其次,营销的个性化媒介组合也为新闻策划带来灵感,注重用户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和呈现方式、独特的接收方式和接受时间等,也可以在新闻策划中加以利用。通过此类新闻策划,在改善传受关系、培养受众忠诚度上效果会更明显。第三,营销在平台利用上的精益求精,也是加强新闻策划影响力的重要借鉴和途径。新闻策划在网络和手机渠道上的信息分布较弱,在泛媒介的平台上更是少之又少,全方位多平台的利用是新闻策划中的新要求。第四,新闻策划还应强化创新意识,富有创造性思维。在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时机的设计与谋划上必须具有新意、具有创造性。创新是策划的生命,有新意的策划才有价值。
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在策划采写、组织编排晚报新闻稿件时,积极倡导主流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注重新闻事件的观点和分析,提供平台让老百姓讲好故事,讲好老百姓的故事。在新闻策划中,立足于以普通人为服务对象,力争与读者产生心与心的交流,这也正是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根本性质,是新闻从业者必须坚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规范,也是新闻策划中不可逾越的底线。如果做不到位,导致的问题会有很多,比如过度策划带来虚假新闻、以策划为幌子赚取商业利益、片面地主观盲目臆断,从而误导受众等。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编辑必须走出三个新闻策划的误区:一是为了达到某种轰动效果,无中生有制造新闻进行假策划。二是为了迎合大众心理,对新闻过分地进行加温,甚至炒作式策划。三是对“议程设置”和新闻影响力的过度追求。这些所谓的新闻策划,会降低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直接影响媒体的声誉,甚至会带来对新闻真实性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