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思瑞策划公司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问题落地的解决方案! 服务热线:0351-3521880 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疫情迟迟不见终结,或将加速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全面恶化

作者:zhangxp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1/5/24 11:13:13  热度:1117℃

文 | A森 (ID:AndsonVision)

—— 预测“2021全球经济危机”第一人

【公告】A森文集典藏版(5)已经制作完成,收录了一些此前由于无法表述的原因被删除的文章,想要获取电子版文集典藏(1~5)的老铁,可私信获取。

进退维谷,都算是“轻描淡写”了

现在要研究投资和经济,绝壁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因为,海外全都是这种做法。

就像美联储明明知道现在就应该收紧货币了,可它真的敢吗?鲍威尔后面还想连任吗?

同样,对岸有疫情失控的迹象。我们给疫苗,那是假好心;我们不给疫苗,那是真伪善。反正,怎么做都是错的。

原本疫情就是很大的灾难,又恰巧发生在本轮技术革命红利日渐稀薄的经济周期尾部,那就是灾难叠加灾难。

而最大的不幸是,人世间又是相互争斗,恨不得暴打对手。

因此,我们当前的全球经济困境可以说是“三杀格局”

全球经济三杀格局

疫情失控+经济周期尾部+产业链战争

如果无视这个基本面,那么,任何的投资、任何的经济政策、任何的装逼,最后都会出现问题。

所以,当前的很多经济政策是非常滑稽的。

比如,美联储明明看到通胀飙升,明明知道失业率数据被拜登1.9万亿美元的大红包给扭曲了,但是,就是不去适度收紧。

而如果我们看近期美股的动荡,也体现了这其中深刻的市场动态博弈。

当前,海外再度动荡核心不在于美国通胀数据本身,而在于市场对美联储可能误判通胀的担忧正在加剧。而一旦“通胀风险是暂时性”的判断验证为错误的话,美联储将不得不“急转弯”而加快紧缩步伐。

这个时候,印度还不肯封国,把变异病毒到处散播,还要各种口high。

其结果必然是海外疫情再次失控,疫情迟迟不见终结,可各国救市子弹即将打完了。

这里面最最深刻的矛盾,其实是时间问题:

对标1918年的大流感,整个疫情可能持续4~5年;而救市子弹按照2020年的玩法,最多玩1.5年。那么,剩下来的2~3年,全球经济怎么办?通胀怎么办?就业怎么办?财税怎么办?各国债务又怎么办?

如果不能看懂这一串核心问题,仅仅单纯的被眼前的市场环境所遮蔽,那才是致命的。

现在,什么都在涨,估计也就人不值钱了。

按理来说,现在看上去经济是一片红火啊,然鹅,实际情况可能会让大跌眼镜。

这里,A森就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了:

现在经济到底是冷,还是热?

从通胀角度,看上去是热;其实,这是错的!

因为,如果按照2019年的基数来看,其实现在真实的经济是很冷很冷的。这个情况,相信美国也是。

这就是为何中美两个经济复苏还算不错的经济体各自央妈都不敢乱来的原因。这个时候如果GDP和就业有点问题,在全球产业链战争的背景下,央妈负责人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而另一方面,在经历了一年的疯狂放水后,市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江湖了。

现在市场谈论的很多是因为高企的债务,导致美联储不敢加息。

事实上,市场本身也是美联储不敢加息的原因。

如此高企的资产价格泡沫,大而不能倒,美联储并没有选择。难道真的要亲手刺破它?

只不过,再这么拖时间下去,显而易见的后果是:

美股都要变成僵尸股市了

不幸的是,疫情持续性的影响下,甚至真的未来是按照专家说的是人世间的“常驻者”,再没有选择,最后也不得不选择。

让我们换个角度去看看这样的风险。

近期,日本股市也出现了连跌,然而,日本央妈的反应很诡异。

以前下跌2%左右,必然大举买入;这次则不管不顾。这是为什么?

其实,日本也担心美国突然扛不住压力区进行货币政策收紧。

所以,在日经指数接近泡沫经济顶点之际,万事小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全球各国的央妈们和金融主管机构们,都开始在抄中国春节后指令式调控大A的作业了。这是为什么?因为通胀来了!

难啊~

横竖都是一刀,可现在没有人想伸出头去。

由于久拖不决,所以海量货币流动性进入市场也就是必然的。

这种做法是打击实体经济的!

既然炒股炒房快活似神仙,为何还要努力创新?为何还要拼命扩大产能?

所以,越是以救市为名放水,实体经济的基本面越是会持续性的恶化。

另一面,越是实体经济基本面持续性的恶化,大家越是不肯花钱。

既然如此,大家不是喜欢囤现金防意外吗?

这里面的猫腻就出来了!

因为,按照很多专家学者的说法,大量的储蓄是有利于经济的,好像这是天大的利好消息。

其实,这种想法简单了!

因为,未来大部分的超额储蓄,要么被通胀又拿走了,要么被各种税费拿走了,要么被股市抽一把拿走了,真正用于消费的总量还是少数。

这是大多数人的悲哀,但是,也是事实。

A森知道,这个观点是当前市场最为特立独行的,但是也会是最接近真相的。

事实上,储蓄率高低没有什么标准,应与当前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顺其自然。

如果政策拟定者眼馋超高储蓄,人为想办法“让大家消费”,或者挤占,等同于是扭曲资源配置,后果非常严重。

当然,在疫情的背景下,大佬们压力也很大,根本顾不上未来很长远的事情了。

尤其是在疫情始终不见缓解的大时代中,短期环境是驱动政策拟定的核心动能。

也因此,眼馋超高储蓄,不断加速烧储蓄的进程,把救市子弹尽可能多打出去。

至于此举对于全球经济基本面的恶化程度的冲击如何解决?

后来人自然有后来人的智慧!

这或许就是当前这些大佬们的内心独白吧。

就近期个人操作上,我的思路是:

一、大A

PPI快速上行期间,继续持有行业景气的板块。

继续持有家电、芯片、面板、券商、碳中和、机械。

总结自己近期持仓思路变化:


  1. 海外疫情飙升,引发外资快速流入,4月至今差不多净沉淀接近900亿了;
  2. 继续看多后市,大A本轮行情没有结束,继续研判大A是“M型”走势。看好“红五月”大反攻;
  3. 近期就部分盈利仓位逐步实施阶段性获利兑现。

二、楼市


  1. 目前热门城市基本上大多进入了疯牛的尾部,有垃圾房的可以趁机尽快出清;
  2. 热门城市已经进入初熊行情前半程,避让风险,开始为下半年加仓做前期准备;
  3. 在重庆本轮行情启动前夕,成功研判其一波行情。

三、贵金属


  1. 贵金属作为长期战略资产,继续持有2020年3月抄底建立的白银仓位,坚持中长期布局策略;
  2. 重点关注美债和美元指数。

返回顶部
  • 联系电话:0351-3521880
  • 联系传真:0351-3521880
  • 联系邮箱:sxsrch@163.com
  • 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都司街中奥名邸2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