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思瑞策划公司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问题落地的解决方案! 服务热线:0351-3521880 我们恭迎您的来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经济社会发展十大展望

作者:zhangxp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0/12/4 14:09:39  热度:869℃

冯俏彬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线,坚持党的领导和市场化发展方向,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扩大开放,共同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连续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一举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面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二是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三是服务业比重大大提高,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加。四是供需结构更加优化。五是实现包容性、普惠式增长。六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十四五”期间,要围绕以上目标和特征,加快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将呈现出总体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高、可持续性增强的特点。一是供给与需求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供给体系能随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需求,而需求侧的变化也会比较顺畅地传导到供给侧,两者在动态调整中相互适应、相应平衡。二是各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协同性增强,要素流入流出自由、顺畅、高效,特别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融合,价值链不断攀升。三是经济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将进一步提高在GDP中的比例,并进一步转向经济数字化,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将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新型基础设施”,经济增长的空间无比巨大。四是资源、环境、生态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更加适配,相互容纳、长远共存,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公平竞争、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及强化法治保障等七大方面进行了全面布置。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落实好这个文件,促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健全,为各类市场主体一展身手、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制度条件。

第四,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学习、模仿与引进,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大量投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亮丽名片。据统计,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的占比已经达到36.2%。放眼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带来的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跃升。

第五,城市群、都市圈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历史上,我国一直是“乡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人口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一举改变了个人命运和国家面貌。截至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0.6%,“城市中国”已初具规模。从国际经验上看,我国距离高阶段、成熟的城市化率尚有20—30个百分点,因此城镇化仍然“人在中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更加尊重要素集聚、自由流动的内在规律,将现在星罗棋布的各个城市,通过公路、铁路、地铁等联成一体,大力推进“同城化”“一体化”,不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携带性,形成效率更高、创新更活跃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第六,中等收入群体快速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78年,我国人均GDP仅为385元人民币,2019年已经突破10000美元大关。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四亿人左右的中等收入群体。但换个角度讲,还有近10亿中低收入群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通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教育水准、提高社会流动性、破除劳动力迁移障碍、鼓励创新创业等一系列措施,为人尽其才、创新创业、充分就业创造条件,力争在10年左右实现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使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分享我国经济发展和繁荣的红利,形成更加包容、更加稳定的社会结构。

第七,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我国国土广袤,人口众多,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明显。目前,我国已将基本公共服务纳入了国家保障范围,基本实现了适龄儿童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全覆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进一步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织密织细织牢社会安全网。特别是要适应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趋势,加快推进基础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进一步彰显社会保险共济互助的内涵。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递延式商业养老保险,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的“三支柱”养老体系。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高义务教育的年限。进一步改革我国住房制度,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努力形成层次丰富、供需适配、流转顺畅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

第八,建成美丽中国。随着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已成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显著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加大了生态修复力度,大气、土壤、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客观而言,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发展经济的任务重,因此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张力将长期存在。要进一步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珍惜每一寸国土,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要按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要大幅提高生产绿色化程度,改变过去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换取物质财富的老路,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要以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为主满足消费需求,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有负面影响的生活行为,早日建成美丽中国。

第九,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人口老龄化率已达到17.9%。据相关预测,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3亿,2035年左右超过4亿,并在21世纪50年代中期接近5亿。国际经验表明,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将出现“一降一升”,即一国的生产率、创新力、消费规模显著下降而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压力显著上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和特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经验”。要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要调整生育政策,改革退休制度,努力提高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要努力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形成多元化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供给体系。要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的质量与水平。

第十,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复杂。世界已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地看,这一大变局是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军事、国际关系等各条线索分头发展,进而在2020年这一个特殊时点上的交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在改变历史走向的同时,也将深刻地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一些国际研究机构普遍认为,疫后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长期衰退的阶段,其基本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和高负债,国际经济重构不可避免。这些将极大地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和国际环境。辩证地看,这一充满挑战的过程也蕴藏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市场化发展方向,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统筹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就一定能转危为机,育先机、开新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教授)


返回顶部
  • 联系电话:0351-3521880
  • 联系传真:0351-3521880
  • 联系邮箱:sxsrch@163.com
  • 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都司街中奥名邸203室